说人话讲清自动驾驶,端到端到底是个啥?(3)
水滴汽车 殷楠 | 07-05
138947
本期视频专业性有点高,适合对智能汽车尤其是自动驾驶感兴趣的朋友们。
前面两期视频,我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释了一下上一代和当前最火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后大家再听到“端到端”、“神经网络算法”、“大语言模型”等专业名词,就知道车企在说什么了。
但可能很多人也发现,自动驾驶技术说的好听,落到实际应用层面,却是八斤八两,没觉得谁家的自动驾驶功能达到了让人惊艳的程度。
刨除法规限制、车辆硬件等因素不谈,首先,企业采用的是不是端到端架构,又是哪种层次的端到端架构,我们很难知晓。
其次,端到端算法本身有一个先天问题,就是它更像一个黑盒。因为端到端模型被构建为一个整体,无法像传统自动驾驶任务一样,把中间某个环节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所以端到端算法的可解释性和闭环验证性都不好。
目前,“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引领者还是特斯拉,去年8月马斯克亲测了FSD Beta V12,这是第一个端到端AI自动驾驶系统。国内头部企业大多采取渐进的策略,先将决策和规控算法神经网络化,小步快跑逐步为未来的全栈端到端打下基础。像华为在2024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推出了GOD(感知大模型)+PDP(端到端规控大模型)算法;小鹏也推动了感知大模型升级和规控大模型上车,形成了Xnet+Xbrain+Xplanner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架构。即使目前已经表示采用全栈端到端架构的玩家,如元戎启行和商汤,也会用规则化的策略来兜底,保障安全。
此外,就像我们学开车一样,基础的“脑力”、好的教练以及大量的练习都是不可或缺的,自动驾驶也是如此,它和所有AI应用类似,必须算力、算法和数据都给力,才能实现媲美老司机的效果。
这里需要多说两句,算力指的不是车上安的那颗英伟达8295芯片,而是车企用于训练自动驾驶模型的超算中心。数据指的也不是随随便便的驾驶数据,而是成熟驾驶员的优质驾驶数据。
所以综上所述,虽然自动驾驶现在更像是一门玄学,但我们还是能够通过一些硬性条件,推测出哪些企业的自动驾驶会越来越强的。
比如,这家企业一定要有算力足够强的超算中心。可以观察到的是,伴随端到端的落地,特斯拉对算力的需求出现了大幅提升,这也反过来帮助其算法实现更加快速的迭代。当然,这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特斯拉计划2024年底前对DOJO超算中心投资超过10亿美元,以提升总算力至10万PFLOPS。
国内车企里,蔚小理、吉利长安等头部主机厂也都在加速提升算力,上游供应链里,华为、商汤、毫末等,已经拥有了可观的算力布局,但总体来看,量级和特斯拉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另外,海量优质数据将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稀缺资源。截至今年4月,特斯拉已经拥有累计20亿公里的行驶里程数,并且有望在年底接近100亿公里。观察特斯拉的功能迭代也可以看出,要想达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水准,海量、多样化、高质量的数据不可或缺。
海量优质数据,最主要的来源是用户,这要看你的车保有量多有大,具不具备收集驾驶数据的能力,用户会不会用你的自动驾驶功能。根据公开信息,特斯拉在这方面还是遥遥领先的。
不过特斯拉的数据并不是在国内收集的,很可能不适应咱们国家的复杂路况,而国内像华为这样的头部玩家,自动驾驶实际体验已经很出色了。
总而言之,自动驾驶目前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国内外头部企业都在进行有关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未来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赢家将是大力出奇迹的那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