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光阴+百亿投资,李书福的非营利办学到底图点啥?
水滴 纪洪博 | 11-21
21472
11月20日,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盛大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官员、教育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热议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再次以企业家身份出席教育论坛,分享吉利如何发挥产教融合优势,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展现了吉利在教育领域30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
自发到自觉:近30载教育耕耘路
吉利教育从支持企业自身发展起步,逐渐迈向支持行业产业体系性发展,始终坚持教育的非营利性、产教融合与守正创新。早期,为解决汽车制造一线关键岗位人才稀缺的难题,吉利开创了独特的“左厂右校”校企互通模式,产业基地建在哪里,学校就办在哪里。这一模式使得吉利和上下游战略伙伴能够紧密合作,至今已向吉利院校开放超过30个大类、300种职业岗位,覆盖大部分专业,并共建20多个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教材,高仿真打造实验环境,将实际业务操作平台部署到院校实验室,让学生的课程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现真题真做,比例越来越高。
经过30年的发展,吉利共建有七所本专科高校,在校生达九万余人,成功打通从中高职教育到应用型本科教育、再到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职业化人才培养通道。已培养的近20余万毕业生中,80%进入全国相关行业就职,为汽车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不仅成为吉利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其中4万余人先后成为吉利员工,伴随企业成长,从基层技术骨干逐步晋升,部分还进入企业核心管理层。
共建“一带一路”:开启职业教育数字化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吉利汽车产业积极走出国门,走进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为确保吉利汽车在海外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吉利专门成立了致力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际合作的人才发展集团。吉利已在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院校和合作项目。
同时,吉利借助自建的“芯位教育”线上平台,与亚洲及其他地区建立起广泛的职业教育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科技型职业人才。去年,已有十多所东盟院校使用“芯位教育”平台。未来,吉利人才集团将进一步扩大“芯位教育”在境外高校的合作规模,开放吉利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与世界各国共享,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非营利办学:坚守教育公益初心
李书福在大会上坚定表示:“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国之大计,吉利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坚持非营利办学。教育是公益性慈善事业,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把好事办好,把公益性慈善事业做成千秋大业。”同时,他分享了三点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刻思考。
他指出:“职业技术教育要基于校企各自资源的有效融合,高效协同。”校企双方应紧密合作,整合各自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发力。“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好校企各自机制上和结构上底层逻辑的梳理,院校要弄懂企业的经营逻辑,企业要理解院校的学术逻辑,供需双方相互靠近、紧密合作,空间相互利用,科研相互借力,人才贴近培养,形成‘产教通’稳定的人才梯队和合作文化,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此外,“职业教育要精准投入,教育是公益事业,但再怎么优化资源利用也要额外的许多投入。”
守正创新:构建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校园”蓝图
吉利正在积极创新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校园”建设。李书福呼吁:“国家支持吉利创新的职业技术教育‘三个校园’建设设想,并欢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企业加入吉利创新的三校园建设设想中来。”
“三个校园”建设分别为:“跨界校园”,旨在重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空间、资源和机制关系,打破传统界限,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更好地发展绿色可持续的职业教育;“跨区校园”,借助产教融合机制和线上教育平台,整合国内外不同区域的校园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友好亲密的职业教育,让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并行校园”,利用AI赋能的智能体教育,打造线上智能体与线下实体各自独立又相互支持的教育模式,通过这种创新模式,推动技术领先的科技型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
吉利在教育领域的30年投入与探索,不仅为自身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行业产业体系性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创新模式,在未来将继续朝着将教育公益事业做成千秋大业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