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的诞生:高端新能源有了第一张历史定格
水滴 纪珽 | 2024-12-02
135897
今年1月和领克一起走进中东考察海湾六国时,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本地经销商集团的白袍告诉我,他们家族已经在本地经营日产4S店几十年,也正是凭借这个家底拿下了领克的经销权,他同样希望拿下极氪品牌的代理权但希望渺茫,因为极氪不仅和领克是独立招商,而且要求经销商具有BBA的代理经验,他还够不到。
从中我获取到了两个信息,一是领克对标主流外资品牌、极氪对标豪华品牌的策略在海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两个品牌特点鲜明没有人会认为是一个身体两张脸,而是一脉血缘的两兄弟;二是领克和极氪太卷了,沙特单年汽车销量不超过80万台,就布下了两张渠道网络分别招商,是内卷也有内耗。
所以从那个时间点我就有预感,吉利这只大手势必会做出调整,砍掉损耗攥紧五指,极氪+领克就从Jake+Queen变成了King,一张王牌。直到9月份的《台州宣言》,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坚定地给出了5大方向,战略整合拉开序幕。
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是这一轮大整合中最亮眼的,也是最值得期待的,很多人没看懂,甚至汽车圈内人看个标题就甩出一句“抱团取暖”,很遗憾错过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的瞬间,如果百年之后再回想恐怕会捶胸顿足,与时间为伍却错过了本该铭记的那一刻。
首先,极氪和领克无弱者,过去、现在与未来战略清晰、实力饱满。两组数字,极氪仅成长三年多终端交付就超过了39万台,须知这是在单车成交均价30万的标准上,豪华纯电第一品牌可以通得过广告法的检验;领克年头长一点7年,但交付量达到恐怖的130万台,举个例子,“蔚小理”跑得最快的理想汽车11月19日刚公布100万台总销量达成,从品牌成立算起已经足足过去9年半的时间。极氪与领克的快是成绩更是以往“强大”最有力的注解,但你只要再稍微凑近点,就会发现两个品牌向下扎根的技术脉络清晰的催生出了未来更强大的双品牌愿景,它们的互补关系会让人忍不住畅想:未来的高点究竟在哪?
新成立的集团定名为:极氪科技集团。极氪带来了SEA浩瀚架构、三电优势、体系研发能力,领克带来了CMA Evo架构、SPA Evo架构、领克EM-P超级电混技术、智能座舱系统等,光这些平台协同后就能让研发费用降低10%-20%,最重要的是此前极氪透露要在2025年投放的大型SUV上使用超级电混技术,而领克Z系列纯电产品也有了两款车面世,当一个集团拥有纯电、插混、燃油三种顶尖实力,当一个中台拥有全栈智能化的盖世武功,当一个网络接近1000家,且覆盖一二线和三四线市场、直营模式和传统4S店模式,当一系列排比句用在一个母体身上时,谁又能忽视这样的未来对手?
所以有一种声音我是赞同的,在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持续超过50%、中国新能源车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68%后(今年1-9月数据),是该考虑市场何时催生出BBA一样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了,土壤育肥已到极值,破土而出的极氪科技集团将拥有年销50万台的基础实力,BBA目前基本稳定在年销70-80万台,一个新巨头正迎面走来。
第二点,低估值的领克是送给投资人的“蛋糕”。据悉领克估值180亿元分别由沃尔沃出售30%股权计价54亿,吉利控股出售20%计价36亿,加上认购的新增注册资本3.67亿,极氪拿下51%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领克的估值处于低位,这是个对极氪投资人极为利好的条件,须知领克2016年发布就是在德国柏林,“生而全球,开放互联”的品牌理念走了8年从未停歇,已借助沃尔沃在欧洲的体系开店7国、年内达到22个国别市场,欧洲市场对领克的品牌认知度达到15%,这是协同极氪科技集团打穿欧洲发达市场的关键,可以说为极氪品牌的国际化率先优化了资源,开篇提到的沙特白袍或许只需要展示足够的硬实力打动“一波人”,就能迎来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谈到领克的价值不得不在中国品牌燃油车向上冲刺的历史中为TA正名,携CMA、BMA和SPA三大平台的领克捅穿了合资燃油车和插混市场的天花板,不仅打下了一席之地,至今仅燃油车仍有年销10万台的基盘。更重要的是,领克的超级品质、超级安全、超级互联、更年轻化的服务标准给中国品牌树立了一个新标杆,可以说自领克诞生并走红后,如今用户对中国品牌更年轻、更技术、更极致的第一印象才得以建立,这个资产异常雄厚。还有近两年崛起的EM-P双星(领克07 EM-P、领克08 EM-P)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加权成交价超过22万元,插混市场的绝对高端产品,为纯电为主,燃油与插混齐飞的大集团“雁阵”打开了更宏大的想象力。
这里面,领克的纯电还没有发威,Z10和Z20的尺寸与产品力都是欧洲人民喜欢的,东南亚也对味这样的产品。以后当一位来自以上地区的消费者走进领克展厅,看到实用且时尚的Z系列,高端且智能的009、7x,他不再需要去其他新能源展厅比对,一站式购物就这样实现了,从这个维度看极氪科技集团更像BBA里面的奔驰,品牌足产品齐,属于新能源时代向汽车发明者的一次致敬。那么对比奔驰的市值(约650亿美元),180亿估值的领克不香么?
最后,是最该先说但又颇有争议的降本增效。先摆出一组有力数字,在1个百分点都是决战的档口,本轮整合预计通过联合采购BOM成本将降低 5%-8%,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3%-5%,合并研发投入通过研发协同降低 10%-20%,职能支持部门组织优化将费用降低 10%-20%,数字非常可观。价格战之下供应链已紧绷至极,天天都可以看到热搜级的消息涌出来,所以谈到降本一定是个有争议的点,但大开大合,主动整合摊销成本的汽车集团尚属首例,这能看出极氪既有降本的压力,却也没忘了自己争先的勇气,当极氪垂直整合供应链的号角已经吹响,正应了拿破仑那句话:“一只狮子带领99只绵羊也可以打出胜仗”。
结尾上价值,极氪科技集团的整合或许不够进入商学院的案例库,但我相信一定能在新能源发展史上留下一页,这一页将堪比奥迪四环合并的经典,请各位看官不要转台,极氪科技集团的锣鼓点已经密集的敲响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