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鹅和海豹加征1亿关税!特朗普真要砸碎全球经济体系?
电动车公社 | 04-05
21709
北京时间4月3日,位于澳大利亚西南3200公里外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上,一群海豹悠闲地翻了个身,露出肚皮。
岛上的企鹅也摇摆着两只小翅膀,成群结队跳入海中捕食鱼群。
当它们湿漉漉的爬上冰层时,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份跨越了半个地球的新法案:
美国,即将对这座无人小岛,加征10%的对等关税。
无独有偶,仅有3200人与100万只企鹅共同生存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也要面临41%的高额关税,即便这里几年前的出口额只有区区3.06亿美元,绝大部分还是软体动物。
可以说,特朗普这次高举的关税大棒,平等地砸向了所有国家和地区。
风声鹤唳之下,美股暴跌、金价涨落不休、全球车企哭晕、华尔街掀起裁员潮……这位美国史上最成功的商人总统,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掀起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风暴。
甚至如果你最近在关注金价,应该能发现从去年年初的四五百块钱一克涨到了如今的900块一克,而且完全没有止跌的迹象。
与此同时,全球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却已经创下了冷战结束后的最高纪录!
毕竟美元体系一旦濒临崩盘,黄金的价值将会重新被估计。
而事实上,这可不止关系到大家买金项链这类小事:我们很有可能,正在经历一场世界经济体系重塑的大变局!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平等对待”所有国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到底在发什么癫?而这场“平等”加征的关税,又将不出意外地,给全世界带来怎样的意外。
01.将“催命符”写在画板上
2025年4月2日,一块或许产自中国义乌的小画板上,汇聚了全世界的目光。
“对美国征67%”关税的中国,加收34%;
“对美国收39%”关税的欧盟,加收20%;
“对美国收90%”关税的越南,加收46%……
没错,在加征10%基准关税的基础上,本次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核心思路,其实藏在“对等关税”四个大字里。
这看起来其实很nice,为啥还能受到一众抵制呢?
当然是因为算法本身,它掌握在特朗普手上的那个小画板上——
没错,牌子上中国、越南、欧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美征收的关税根本就不是特朗普说的那个数!
以咱们中国为例,2024年对美进口占比最高的机电产品(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的关税区间为5%-25%,其中部分还受到中国反制关税的影响,否则只会更低。
而占比第三的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的进口关税区间更是低到1%~3%:
据不完全估计,中国对美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约在7.5~25%之间,其中汽车、钢铁等会加征较高关税,但也在这个范围里。
可见,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和67%这个数字相去甚远。
和美国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我们都这样,其他国家和地区自然更不用说了。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要知道,关税可是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设置的,这里面到底怎么加权计算,可是个统计学上的大难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表面上的原因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什么“货币操纵”、“人为设置壁垒”……但他们计算的方法,其实非常返璞归真。
于是,对美贸易逆差为179亿美元的印尼,用179除以其对美国出口额的280亿美元,64%的“关税差额”它不就出来了!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如法炮制,才有了上面那张表。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更是直言:“我们可以通过关税,狂揽6000亿美元!”
据估计,靠这套算法推出的加征关税措施,可以让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从2024年的2.4%大幅上升到22.7%,大幅度提高20%。
而这套方案一经公布,就连特朗普的死忠粉们都忍不住发出哀嚎,毕竟买点义乌小商品,都要多掏20%;与此同时,全世界所有金融资产,几乎都在暴跌!
一场源自美国的风暴,终于开始席卷全球经济体系。
02. 特朗普发疯:催的是谁的命?
自从特朗普上任至今,屡次挥动的关税大棒不仅打在中国身上,还无差别袭击了欧盟、墨西哥、加拿大、日韩等“自己人”。
欧盟、加拿大也屡屡让步,一度连本国当届政府都被逼得集体下课。
但正当所有人都觉得特朗普的疯狂也就到此为止时,不出意外地,他就出意外了——
特朗普用激进的加征协议,将国于与国之间的“缓冲带”、盟友政府的脸面全部踩在脚下,并且4月5日开始实行10%基准关税,4月9日开启实施加征“对等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于当日同时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并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
这一态度,其实与特朗普的核心理念——国家安全与贸易一体,不谋而合。
很显然,经济贸易本身就是国家安全,于是特朗普宣布开启这场攻防仗,以关税为武器,向全球宣战,而催命符同时也贴在了自家头上。
特朗普2日下午签署行政令后,美国纽约股市就遭遇暴跌:
截至美东时间下午6时35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分别下跌2.43%、3.6%和4.35%。
纽约原油期货在盘后交易中跌幅超过2.5%。
爆火的加密货币价格,诸如比特币也跌幅超过4.5%!
不仅美股火速上演大逃杀,各大行的预期指数也全盘下跌,标普500从6600砍到5700,经济衰退概率从20%上调到35%,就连华尔街都扛不住开启大裁员模式!
摩根士丹利裁员2000多人,高盛、摩根大通紧随其后,光鲜亮丽的华尔街精英们都开始沦落街头。
“不确定性,会搞死经济。”
恰恰美国的经济繁荣建立在金融贸易之上,而金融最看重的就是预期二字。于是经济师们纷纷质疑特朗普这根本就不是保卫国家安全,这纯纯是经济自杀!
但特朗普这招却并非自寻短见,而是想要上演一场绝地求生。
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国需要“再次伟大”。明面上的牌是制造业回流,暗地里最关键的牌,其实是美元化债。
03. 美元体系,才是真正的催命符
2025年,美国不断膨胀的债务和赤字危机已经迫在眉睫,甚至一度可能陷入政府停摆和债务违约的尴尬局面。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建议提前赎回养老账户中持有的国债、暂停养老基金捐款、暂停地方政府发债等特殊举措。
但截止到2024年,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政府在“财政赤字—发行国债—支付利息—更大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其实,美国国债的发行,曾在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做出突出贡献。此后只要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税收增长,国家就一直能借到钱。
而两次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债规模更是日渐飙升,政府一旦有什么用钱的地方,就会通过发行债务解决问题。毕竟有什么问题,是美元霸权解决不了的呢?
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一旦美元出现风险,美国就可以通过美元轻微贬值进行化债。
举个例子,当人民币以1:7的汇率时,我购买了700元的美国国债,等到汇率降到1:6时候,美国只需要还给我600块,就能还清债务。
与此同时,美元贬值还能增加美国产品对外出口的优势,缩小美国贸易逆差。
有机构测算,美元贬值10%,将缩小两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而这样的贬值,压根不需要持续太久,只要撑到其他国家扛不住开始提升关税来保护本土产业时,全球或者某个国家政体就会开始经济陷入危机。
此时,美元再开始大举降息、派债,当陷入危机的国家借款还款艰难时,美联储再加息……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能直接收割全球的财富。
如果国家政体还不起,那就用土地、港口、矿产等资源财产抵债。
于是,美国又一次赢麻了。
这样的例子,在近现代上并不少见,此前斯里兰卡国家破产也是在最点背的时候遭遇了美联储加息,这才成为国家破产的催命符。
但收割另一个国家政体的经济、保持美国的富裕,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毕竟美债才是美国最大的“货物”,金融业这些年可以说是叫老美玩得明明白白。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单纯的数字游戏不可能永远赢下去。经过多次收割后,通过利率调整转嫁自身风险、收割全球财富的方式,正在陷入僵局。
而对内方面,美国政府又压根没想过解决。
事实上,美国政府为避免债务违约,已经上百次提高自己的债务上限,甚至是否允许提高债务上限还成为国会两党博弈的工具。
在谁制造债务的问题上各种互相“甩锅”,却在解决问题是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拖字诀。
于是债务一轮又一轮的堆积,形成了2025年近3万亿美债到期,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是短期债务的绝境。
也就是说,特朗普这四年任期内如果不能“消化”掉这笔债务,美国将面临“伟大到历史书”中去的窘境。
那么,摆在美国面前最好的办法,究竟是什么?
04. 单方霸权还是多方协商:
不过是在讨论到底割谁的肉
192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座面向大西洋的岛屿之上,建造了一座占地约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奢华庄园。
这里自建成以来,就一直是美国总统冬季疗养避寒之所。历经辗转后,于1985年被还是商人身份的唐纳德·特朗普收购。
时隔百年,豪华的海湖庄园最终还是履行了它的使命,成为奢靡的帝国之所。对于住惯了奢华供电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甚至曾说,白宫是她与特朗普住过得最小的房子。
特朗普正是在这座庄园里,接待了来自各国领导人,洽谈了一条条协议。
原本他是有机会利用美国在当前的多重优势下,和多方谈成一份类似《广场协议》的《海湖协议》,最终和平实现美债长期化过渡的。
但很显然,特朗普选择了更极端、更符合他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风险举措,行使单边霸权。
很显然,美元当前需要降低汇率,但不能降得太低以动摇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也不能降得太快。
以此为基础,可以促使各大跨国企业来美建厂,完成制造业与内需的回流,也能增加美国人福利。
但此时要求各国抛售美元,让该国本土货币升值,完成美元贬值换取美国人的利益,对各国来说显然是割自己的肉供养美国,换取短暂的和平。
与此同时,还要允许美国短债化长债,减轻美国还债压力,降低美国金融市场在关税战等局面的动荡风险,相当于将美国的风险转嫁到自己国家。
这一条条风险与危机,相比于关税大棒,孰轻孰重,或许各国自有考量。
因此特朗普当前最害怕的,必定是对手的抱团取暖。
比如,中欧联手形成亚欧大陆贸易“自循环”:从全球GDP比重算来,美国已经从当年60%占比降到了如今20%的“第一却不是那么强大的第一”的尴尬局面。
如同当年签订广场协议一般,让日本经济倒退30年来甘心“割肉奉养”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
真正等待这套政策下的结果,或许只会是美国国民生活成本进一步暴增,全球企业面临“不知道该在哪里生产性价比最高”,全球供应链一片混乱的局面。
就以汽车行业为例,据估算,2024年美国新车销量1603万辆,其中870万辆(54%)是在美国国内生产,也就是说有超过另外733万辆(46%)作为进口车,将受到直接影响。
这还不止,众所周知墨西哥是日韩、中欧登过对美转出口汽车的桥头堡,毕竟有《美墨加关税协定》在,可以降低不少成本。
作为美国汽车工业核心的底特律等地区,汽车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几乎每辆车都有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的零件。
一旦加征关税,对美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也就是说,对汽车行业的巨额关税,或许根本无法引导制造业回流,反而会导致汽车供应链崩盘,裁员可能比招工更先一步到来。
05. 美好与绝望,哪个会先一步到来?
1980年仍旧是一位商人的特朗普,就痴迷于贸易保护政策。
那么从2018年开始,贸易保护政策下的美国到底得到了什么?
2018年至今,中美贸易额虽然略有下降,但降幅是否能从美墨、美越贸易额中弥补,谁也算不明白。
但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却实打实的从33.6%,经历了特殊时期攀升到37%后回落到33.7%,可以说是收效为零。
看似制造业份额没有明显提升,但是中国进出口的贸易顺差却从2018年的3509亿美元一路上涨到9922亿美元。
这显然说明我国出口的产品单价在不断上升,中国智造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而美国在《国家先进制造业计划》、《芯片法案》等天价补贴之下,制造业就业人数却几乎维持不变。
也就是说,政府熬了这么多年、砸了这么多钱,却一点儿也没派上用场。这本身也从侧面说明,贸易战对美国带来的利益,并不能覆盖对美国的弊端。
大道理咱先省略不表,只说众所周知的事。
贸易战带来的大范围通胀,或许根本不能让美国人民过得更好,反而会让他们本来能用100块钱买到的中国产优质衬衫,变成150块的劣质美国国货。
岗位虽然增加,但物价随之上涨,同样不能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反而会加剧美国的病灶。
事实上,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目前欧洲众多车企已经在向中国、东南亚等地转移产能。
前有宝马将全球电动车产能的重担,都押注在中国沈阳,后有大众、博世等企业的重金注入。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讲话
2024年,宝马在中国市场交付了超过10万辆纯电动汽车,中国已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单一市场,将成为宝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
相比之下,如果从美国抵制全球汽车供应链发展成全球汽车供应链“脱美化”,那么无论对于想要购买高性价比汽车等产品的美国底层群体、还是放弃上亿高端市场的美国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但习惯了吃收割全球“细糠”的美国政府,即便能够认清重建制造业能力是病灶,也很难开出有效的药方。
比如,重新培养专业技工、人才和工程师,让美国精英和聪明的大脑流入非金融等暴利领域,又比如让政府资金大量流入几年内无法看到收益的交通、物流、电力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种种务实的操作固然有效,但显然没有充足的耐心,等待数年之后的开花结果。
或许对于当前急需纾困的美国人以及美国政府来说,长期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这些,我们毕竟无法评价,但很显然,这场无人能笑到最后的战斗还将继续拉扯许多年。
毕竟关税只是个数字,有多少钱能留在老百姓的钱袋子里,让生活过得富足,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