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造车,光靠嘴说是没有用的
1号车盟 | 04-30
21054
在汽车领域,你可能没有听过远航汽车、大运汽车这两个品牌,但大运集团最经典的一则广告相信不少用户都看过。
比如说国际巨星张柏芝头戴头盔、身着黑色酷飒的皮衣,骑在大运摩托车上,旁边还配有大字标语“风驰天下,大运摩托。”彼时大运摩托的名号实在是响彻摩托行业,巅峰时期年产200万辆摩托、250万辆发动机、年出口销售额高达20亿,2008年还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独家供应商。
时间再往后拉,相信不少人也看过“卡车撞巨蟒”的广告桥段,借此大运重卡也成功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名片。
而大运新能源和远航汽车正是大运集团旗下在2017年开始启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在2022年全新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那么作为一个在摩托和重卡都已经做出一定成绩的集团,大运转型为何转型进入更拥挤的新能源赛道,在先前的媒体采访中创始人远勤山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
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汽车取代以往摩托车的角色,而摩托车从刚需沦为小众爱好,用户主体转变为大排量“高端”玩家。为了不随摩托车市场缩小而缩小,大运集团向新能源赛道转型,而又嗅到国民对于品质出行的需求,大运随即推出定位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远航汽车。可见大运集团对于市场动向和用户需求把握能力还是相当精准的,一直都踩在了正确的时间点上。
此次,在北京车展期间我们也非常有幸地获得了和大运汽车董事长勤远山以及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苏蔚对话的机会,得以深入地了解大运新能源现在的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战略布局。
从摩托车重卡到新能源,大运新能源何以致胜?
从零跑到小米、华为,新能源汽车领域跨界造车的并不在少数,但大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绝活,作为新能源造车梯队的“半跨界”选手,大运集团董事长勤远山也谈了自己认为跨界造车能站稳脚跟的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将产品摆在第一位。
成立于1987年的大运,在制造方面有着几十年的基础底蕴,但产品依旧是大运集团毫不动摇地坚守。
“我认为做什么事情,想要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第一位就是产品,只有做好产品,才有销售、营销、服务这些其他。技术再先进的东西,一个月出一次事,看谁还敢坐?所以质量和产品是第一位的。你用心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把成本做扎实了,消费者就感觉很好了。”远勤山如是说道。
新势力造车是个相当烧钱的赛道,放眼市场,几乎每一家新势力品牌都在亏损,因此当被问及大运集团资金是否能够支持远航汽车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在资本市场进行尝试的打算的想法的时候,远勤山抛出了自己的第二个看法。
再来是专业和资金缺一不可。
其实早在去年的成都车展上,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远勤山就表示,相比于其他新势力车企,大运集团在摩托车、房地产、卡车等产业上获得的利润,为大运集团进军新能源汽车打下了很好的资金基础。而此次,远勤山也给出了全新的回答。
他表示:“互联网不懂目前的经营、生产、如何控制成本。造车确实需要钱,如果你没有钱你再懂行也没用,但我认为懂行的一两百亿也能做得很好,不懂行一两千亿也会倒闭。”
过去几十年在摩托车、重卡生产、制造方面的基础和底蕴,为大运集团在技术、人才、管理、整车制造方面打下了深厚基础,如今均可以顺理成章地迁移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可见,相比一众初出茅庐的新势力车企,一定的资金基础加深厚的制造功力是大运集团转型的重要底气。
最后,坚持主流品牌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优势。
“大家有时候会说,你大运车挺好,因为堆料特别足,从重卡摩托到乘用车都一样。所以,我们大运新能源未来的市场定位还在于主打性价比与高质量。”远勤山如是说道。
在现场的访谈中他也举了旗下产品远志M1的例子,今年3月份,大运远志M1成功入选太原市城六区巡游出租汽车的更新名单之中,远勤山分析了远志M1能够成功入选的原因“首先我们是唯一一个三元锂电池,唯一一个搭载145kW电机的车辆,我们从码率、功率、电池电机均不限速,电池我们是最大达72.27度电,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比其他品牌价格还要低的大运新能源的重要原因。”
双线并行,稳扎稳打做高端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迎来一轮消费升级,用户对于汽车的高端化需求日益增长,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大运集团推出了全新面向高端新能源市场的远航汽车,定位精英人士的消费需求,并开始布局双品牌并行的策略,以更好地走稳新能源之路。
目前市场很多品牌,没有任何技术和产品基础,就把产品和品牌定位在了高端赛道,给用户留下的印象就是“它凭什么?”但在更考验造车功力的高端新能源领域,大运集团始终保持着敬畏和谨慎的态度。
在相关的媒体采访中,远勤山表示,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后,大运集团率先研发了悦虎和远志M1两款中低价车型,做好“练手”,为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探路。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地把产品做好,去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建立起大运新能源重工品质的品牌印象为后续的高端车型奠定基础。
从0-1的阶段是很辛苦的,就像养小孩,不赚钱花销大,经济负担还重。不过好在只要产品够好,市场的接受程度就会越来越高,最初研发的两款车型均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反馈,而远志M1的驾乘体验感也完全不输百万级的车型。而基于此,大运集团也获得了信心和斗志,更好地投入高端新能源的造车梯队之中。
此前远航Y6和H8通过集130多项豪华配置于一体,全域真800V高压平台、920km超长续航、520kW最大瞬时电机功率、沉浸式光感27扬声器音乐舱、高性能空悬等配置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崭露头角,此次北京车展上远航汽车又带来了远航Y7和H9,进一步丰富了远航汽车的产品矩阵。
而在双线并行的品牌战略上,大运汽车主打一个“泾渭分明”。
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苏蔚也针对营销对大运新能源和远航汽车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远航的品牌定位在高端,一般我们会出现在城市精准的高端人群商场里,此外,除高端商场配套外,每个城市会设置一到两个交付中心和维修中心。而面对主流市场的大运新能源则采取的是经销商模式,为了更贴近群众,一般都出现在各个城市的主流汽车商圈。所以两个产品线互不干扰,营销定位主打精准。”
在技术层面,两个品牌也相应做出区分。比如说大运新能源目前的两款车型域虎和远志M1起始于2016年,当时的自动驾驶和AI智能没有很高端,2024款的远志已经采用了更高端的语音识别和智驾系统、导航系统等。但苏蔚也非常诚恳地“交了个底”,表示“AI智能和智能驾驶这块,远航和大运新能源,没有可比性”
按照大运集团透露的说法来看,远航汽车在智驾层面理论上可以做到L3级以上,但是大运新能源作为定位主流市场的车型,则基本上没有机会用上了。
如此一来,泾渭分明的双品牌布局其实也规避了不少品牌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高端技术,从而形成子品牌重叠、产品定位混乱,最后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混乱局面”。
写在最后
从大方向来看,大运集团作为从传统重工业省份山西起家的一家企业,勇于踏入新能源汽车造车领域,率先带动产业转型,是为山西本土企业作出重要的表率。
而从企业小我的角度来看,蓬勃的新能源市场看似机会无限,谁都想来分一杯羹,但并非谁都能轻易成功,一切正如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所言:造车,光靠嘴说是没有用的。
不论如何,凭借先前在重卡和摩托车领域积累的成熟的市场经验、生产研发实力,相信大运集团若能尽快跟上互联网的营销步伐,补齐自身的短板,其高价值、用心打造的产品一定会被用户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