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从屠榜到屠心:长安车机困局揭开国产智能化伤疤,谁在为试错买单

燕赵车评 | 03-13

20896

   2024年12月,中国汽车市场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投诉潮为全年画上句点。根据车质网数据,当月投诉总量达15,739宗有效投诉,同比上涨17.1%,共涉及975款车型,其中长安汽车以绝对优势“屠榜”——在SUV投诉前十榜单中独占六席,CS75 PLUS更以297宗投诉登顶,UNI系列、CS55 PLUS、欧尚Z6等主力车型集体沦陷。这场风暴的核心,直指两个致命问题:车机系统的系统性瘫痪与服务体系的全面失守。

车机困局:智能时代的“功能性阉割”

   长安早期为降低成本采用封闭式系统架构,导致后期OTA升级需要重构底层代码。而面对用户投诉,技术部门选择将资源倾斜至新款车型,形成“旧车弃养”的恶性循环。彻底击碎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终身迭代”的期待。

   如果说车机问题是技术层面的失误,长安在服务体系上的表现则彻底动摇了品牌根基。面对海量投诉,4S店以“正常现象”“无升级计划”等话术推诿,厂商客服则陷入“登记-上报-等待”的死循环。有车主透露,其车机问题投诉历时9个月仍未获实质性回应。

行业警示:狂奔中的车企该如何系紧安全带

   长安的案例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狂飙突进期的深层矛盾。值得警惕的是,长安为争夺市场份额频繁采取激进定价策略。2024年底比亚迪发起价格战后,长安多款车型跟进降价,引发老车主集体抗议“被割韭菜”。这种以牺牲用户权益换取短期销量的行为,严重透支了品牌信誉。为抢占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车企在硬件堆料与价格战中不断压缩研发周期,导致软件适配、供应链品控等环节漏洞百出。“重销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已触及临界点。

   长安汽车的投诉风波,实则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阵痛的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赛道上,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若忽视用户权益与服务体系建设,再亮眼的市场数据也难掩根基的脆弱。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更要求企业建立透明高效的反馈机制。毕竟,在社交媒体时代,一次系统升级延误可能引发指数级传播,其代价远超短期研发投入。

   当“蔚小理”们用用户运营重塑行业规则,传统车企若仍固守“卖车即终点”的思维,终将被市场反噬。或许正如某维权车主所言:“我们支持国货崛起,但拒绝为企业的试错买单。”

水滴汽车公众号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汽车资讯
水滴汽车
扫码下载水滴汽车APP

热门评论(0)

加载更多

热门车系资讯

更多 >

D7 DMH

12.58-14.58万元

雅阁

17.98-25.98万元

奥迪 e-tron

54.68-64.88万元

杰德

12.99-18.38万元

思域

11.99-16.99万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车 京ICP备17030485号-2 京公网备 11010102003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