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频繁换帅,张国富任董事长,高管迭代已成常态?
汽车网评 | 04-15
24486
近日,北汽蓝谷完成工商变更,代康伟卸任董事长,张国富接任并兼任法定代表人。这是北汽蓝谷五年内的第五次换帅,也是其自2018年上市以来第八次高层人事“地震”。这家曾连续七年蝉联中国纯电销冠的老牌车企,如今却靠着频繁换帅来止损,其背后到底暗藏哪些问题?
换帅背后的心酸:转型艰难与业绩压力
北汽蓝谷的高层变动十分频繁,过去7年里,董事长换了6任,总经理换了7任。代康伟任期不到一年,最短的甚至只有4个月。这种频繁变动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是战略执行这块会发生断层,毕竟不同领导都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战略方向。如代康伟推技术升级,但还没在技术上形成优势,就被新的营销导向策略所取代,这便让品牌发展很不稳定。
其次,业绩压力也是换帅的重要因素。北汽蓝谷这几年不景气,近五年累计亏损快300亿元,2024年就亏了69.5亿元,资产负债高达92.31%。资本市场对它的耐心也越来越少,集团支持似乎快到极限,所以只能通过换帅来缓解压力。
销量增长竟成假象?
2024年,北汽蓝谷销量有所增长,达到11.38万辆。但和其他车企相比起来,这样的成绩显得不够看了。比亚迪单月销量就超过北汽蓝谷全年,连后来居上的小米汽车,其第一年交付量也达13.69万辆。
另外,北汽蓝谷早期依赖网约车市场冲销量,导致品牌缺乏溢价能力,想转型面向普通消费者,重新获得认可显得格外困难。
和华为合作的享界S9虽曾连续6个月稳居细分市场销量榜首,但当华为朋友圈越交越广时,尤其是宝马、奥迪等加入华为阵营后,北汽蓝谷的独特性也将被削弱。
资本输血与战略摇摆,千亿目标能实现吗
北汽蓝谷的生存高度离不开外部输血,如2024年通过增资扩股获101.5亿元,但资金多于填补亏损,并非投入技术沉淀。所以,其“三年跃升计划”(2027年销量60万辆、市值破千亿)面临多重挑战。
其次,自研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比低于行业均值,这也让转型道路越走越慢。
产品矩阵较为单薄,但其中低端车型缺乏爆款;而规划的增程版、SUV等新品尚未形成合力。另外,国企决策链条长、试错成本高,与造车新势力的灵活形成反差。
汽车网评:
北汽蓝谷频繁换帅,也看出其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强烈求生欲。北汽蓝谷的困境反映出传统车企转型时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体制不灵活、资源分配不合理、不了解用户需求等。不过,北汽蓝谷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成败在此一举,北汽蓝谷走的每一步都相当重要。